Bumali Project
EnglishChinese






© 王嫣然

总理各国事务衙门

几个世纪以来,西方列强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努力毫无结果。这个国家的遥远,派出考察团费用的高昂使考察越来越少,收效甚微。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公使对中国的礼节和仪式感到不舒服。1793年派到中国的以马戈尔尼为首的英国外交使团就是例证。中国皇帝拒绝了同西方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关系。而(1818年)阿美士德率领的另一个英国使团则干脆没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。

大部分当代研究者认为,同西方相比,中国的态度表现为自强的政策,或者〈学习海上事务的运动〉(洋务运动)。这一态度的目的是“施夷长技以制夷”。这与李鸿章和中国其他先进的政治活动家有关。其原则—《官员监督,商人经营》(官督商办)—的目的是吸收中国的商业资本创办自己的企业。作为只负责监督,不干预商业事务的国家应成为这一运动的某种保障。但是这一政策对资本主义列强有利,而且与西方在远东的的对外政策并不构成矛盾,确切地说,是相符。

但是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,就是清朝统治者没有自愿《开放》,西方化的动机。相反,他们努力同那些与帝国异类的所有东西隔绝开来。因此,摆在英国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:用《中国人自己的手》来改变中国社会。

1861年1月20日设立的总理衙门,实质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,由恭亲王领导,三个人组成。到1876年,人数扩大到11个人。英国记者V.齐罗尔在描述总理衙门的活动时写道:“总理衙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 10个,这时候已经可以看成是一个正常的…部门…,每天都有日常工作,皇帝也参加…当与外国部长共同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,上帝保佑,哪怕是其中的三个出席…每个成员关心的是如何逃避责任,虽然所有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做好了谈话的准备,但是,如果可能的话,谁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。”

总理衙门由五个部门组成。每个部门负责自己的外交方向:英国股、法国股、俄国股(还包括了日本)、美国股(包括普鲁士、比利时、丹麦、秘鲁、葡萄牙、意大利、瑞典和挪威)和负责建设海军和航海的海防股。

现在想象一下那些来到北京,接受中国皇帝接见的外国外交官们。复杂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出现了:在哪里居住?在北京怎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?怎样与自己的政府保持联络?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,然而怎样才能获得接见?没有专门的外交官邸,在北京,外国人群体被高墙阻隔,大门终日禁闭。在没有电报的条件下,这些外国代表们完全被隔绝了。




© Copyright Bumali Project, 2007
All rights reserved
bumali2000@yahoo.ca
Last update: 2020.12.05
design by ISS, 2007